艳妇乳肉豪妇荡乳AV无码福利,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三人成全免费观看电视剧高清,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首頁
 
武漢市洪山區團結大道1018號14棟
027-86737290
430070

媒體關注

“四水共治”練內功 岸線整治扮靚景

點擊:時間:2017-11-02

     湖北日報:“四水共治”練內功 岸線整治扮靚景

     10月13日,人民日報頭版文章《長江經濟帶——舒卷綠色文明圖畫》,對長江經濟帶近5年的發展變化進行報道,其中為武漢漢江灣的華麗轉身點贊。
    武漢是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長江、漢江在這里交匯。漢江灣舊貌換新顏,是武漢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長江大保護的生動縮影。
    “護一城凈水、繪兩江畫廊、顯三鎮靈秀”,是武漢城市復興、人水和諧的壯美藍圖,也是對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踐行,更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的積極回應。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武漢市又謀劃了長江大保護的“五大行動”“六大保護機制”,加快形成共抓、共管、共享的長江大保護格局。

  防洪水、排澇水
  ——展現“人水共生”新氣象

    有著“百湖之市”美譽的武漢,去年7月發生嚴重洪澇災害,中心城區多處漬水。尤其在武昌南湖地區,交通被迫中斷、市民有家難回,10多萬人深受其害。風華天城等地勢低洼社區,雨停10天后仍泡在水中。
    今年1月,武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武漢要實現“四水共治”——防洪水、排澇水、治污水、保供水。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指出,把水治理好就是最直接的轉型發展、就是最基礎的城鄉建設、就是最重要的民生幸福、就是最靚麗的城市名片。
    四水共治,首先從抓排澇水入手,提升城市抽排能力。截至目前,江南泵站、四新泵站等16個重點排水工程項目已經通水運行,中心城區新增抽排能力每秒490立方米,排澇能力躍升50%。
    劉女士家住南湖雅園,去年汛期小區成為一片澤國。今年備汛時,小區提前準備了水泵、沙袋,防患于未然。“這些防汛物料基本沒有派上用場,因為沒有發生漬水。”她說,南湖第二出江通道的順利投用,給大南湖片區居民吃了一顆“定心丸”。
    武漢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受惠于這16項工程,武昌南湖及湯遜湖地區、青山地區及漢陽部分地區抽排能力倍增,周邊區域不再受漬水之苦。統計顯示,今年汛期,武漢共迎來五場集中降雨,全市未發生大面積、長時間明顯漬澇問題。
    排澇水,為強降雨找出路,是為了保障城市秩序井然。防洪水,則要將洶涌的河流鎖在堤防內。
    今年汛期前夕,138項去年災后重建水毀工程全部完工,28座小型病險水庫完成主體工程建設,累計維修加固堤防28.56公里,天河機場等重要設施防洪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新洲區邾城城北汪套村,東河從這里匯入舉水河。去年7月1日晚,強降雨導致東河邾城城北段出現漫堤險情。今年,新洲區按照三級堤防標準,對舉水東堤堤身進行加寬加高加固。如今,堤面寬8米,是原來的2倍,混凝土鋪成的堤頂防汛通道可滿足車輛雙向通行,防洪能力明顯提升,確保了新洲區安然度汛。
    武漢市水務局負責人說,共抓“長江大保護”、推進“四水共治”,是貫徹落實中央發展新理念和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的重要舉措。經過近一年的持續推進,“四水共治”取得初步成效,江城展現出了“人水共生”新氣象。

  打造親水平臺、整治長江岸線
  ——讓市民共享美麗江景

    羅爹爹家住青山區蔣家墩社區,是一名老青山。說起家門口的武青堤,他感慨萬千:“過去哪有什么江灘的說法呢,就是個土堤。”
    如今,百年武青堤被賦予了新生命。6月1日,青山江灘完成改造全線開放,土堤內部植入鋼筋混凝土,并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集防洪與景觀為一體,成為我省首個“海綿”江灘。開放至今,成為周邊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武漢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兩江四岸防洪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規劃總長102公里,截至目前已建成長50公里、面積約為600萬平方米的綠色濱水空間,在建江灘11.4公里。未來,還將圍繞打造長江主軸,實施武昌江灘五期、漢口江灘四期、洪山江灘等工程,配合做好長江左右岸大道和城市陽臺建設工作,打造沿江生態風景線。
    這廂是美化江灘,為市民打造親水平臺。那廂則是以雷霆萬鈞之力,整肅曾經滿目瘡痍的長江岸線。
    昨日,江夏區金港新區嚴家村江堤外的臨時砂石集散中心里,一派繁忙景象。與人們印象中的沙碼頭不同,這里不見高聳的砂石山,也無揚塵遮天蔽日。運輸車輛進場后,砂石從船上直接輸送到車斗里,即運即走,實現“砂石不落地”。集散中心還出資100多萬元,在灘地上建起了一座沙雕公園,國慶長假,每天都有數百位市民來此免費參觀游玩。
    去年3月24日,武漢市啟動沿江港口岸線整治工作,要求在當年5月20之前,取締長江武漢段所有非法碼頭。一聲令下,各區立即行動,57天后,盤踞在長江岸線的122座黑碼頭銷聲匿跡。與此同時,5座臨時砂石集散中心拔地而起。實現砂石轉運規范化運營,保證城市建設需求的同時,也保護了長江岸線生態環境,受到國家長江辦、國家發改委領導點贊。“通過岸線整治,真正做到了把江景還給了市民。”武漢市沿江港口岸線資源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總指揮部負責人說,岸線整治后,為長江主軸的規劃建設留出了發揮空間。

  謀劃“五大行動”“六大保護機制”
  ——長江大保護永遠在路上

    下一階段的長江大保護工作如何開展?武漢市已經給出了答案。
    在前不久召開的全市長江大保護工作會上,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陳一新強調,要下最大決心、花最大力氣,把長江大保護作為生命線工程來抓,使長江武漢段成為世界大河治理最新成就的集中展示地,使武漢成為共抓長江大保護的典范。
    為實現這一目標,武漢市即將開展“五大行動”,進一步強力推進長江大保護工作。
    ——以“防洪排澇保供”為重點,實施防洪保安工程,推進骨干排水項目建設和海綿城市試點,強化供水安全,建設“安瀾長江”。
    ——以防治水污染為重點,加強工業污染防治,抓好城市污水處理,防治農村面源污染,加強河道岸線綜合整治,建設“清潔長江”。
    ——以轉型升級發展為重點,加快沿江產業優化升級,促進資源綠色高效利用,強化河湖岸線資源保護,建設“綠色長江”。
    ——以優化水生態環境為重點,加強水生態保護修復,推進“大湖+”試點,建設“美麗長江”。
    ——以打造“歷史之城”“當代之城”“未來之城”為重點,建設“文明長江”。
    有了好的目標和愿景,還要有實施的抓手。
    武漢市要求,創新實施“六大保護機制”,加快形成共抓、共管、共享的長江大保護格局。即以全面貫徹落實河湖長制為核心,建立市、區、街道(鄉鎮)三級河湖長工作體系,落實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損害生態環境終身追責。同時推進長江流域保護工作定期會商、信息共享、聯合監測、聯合執法、應急聯動。探索建立政府引導、市場推動、多元投入、社會參與的投入機制,大力推廣PPP模式。著力推動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對市域內各區長江斷面水質進行嚴格的常態化、信息化監測,年終真兌現、真獎罰。加快制定形成較為完備的地方涉水法規體系,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行為“零容忍”。加強環境信息公開,鼓勵市民、環保志愿者、社會組織等參與長江大保護工作。“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共抓長江大保護,既是經濟發展的要求,更是一項政治任務。武漢市長江大保護工作,將久久為功、持續用力,通過切實行動,力爭為全流域作出樣板,成為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典范。

 

 

(轉載自湖北日報)


關閉
?
  • 
    
  • <menuitem id="p0igm"></menuitem>
  • <tt id="p0igm"></tt>
    <tt id="p0igm"><tfoot id="p0igm"></tfoot></tt>
    <fieldset id="p0igm"></fieldset>
  • <samp id="p0igm"><dd id="p0igm"><label id="p0igm"></label></dd></samp><samp id="p0igm"><rt id="p0igm"><input id="p0igm"></input></rt></sa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