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污水處理廠最新進展:掘地40米建國內最大深隧泵房,預計8月底封底
長江日報融媒體8月1日訊 高溫天氣下,重點工程北湖污水處理廠建設有條不紊。8月1日上午,長江日報記者實地探訪并通過無人機拍攝發現,廠區關鍵部位——深隧泵房已掘進至地下40多米。
北湖污水處理廠是武漢“長江大保護”的重點工程,也是國內一次性建成規模最大的污水處理工程。建成后將與大東湖深隧相連,處理來自沿線130多平方公里面積內的生活污水。預計近期處理能力達80萬噸/天。
現場看到,作為連接北湖污水處理廠和大東湖深隧的重要節點工程,國內最大的水處理構筑物深隧泵房已掘進至地下40多米。這個直徑約43米的基坑,猶如一座堅實的地下宮殿,一層又一層,十分巨大。
站在基坑底部的工人,正在進行模板安裝及加固工作,為下一步的澆筑工作做好準備。 “銅墻鐵壁”之內,鐵網、鋼筋燙手,工人們揮汗如雨。
現場看到,作為連接北湖污水處理廠和大東湖深隧的重要節點工程,國內最大的水處理構筑物深隧泵房已掘進至地下40多米。這個直徑約43米的基坑,猶如一座堅實的地下宮殿,一層又一層,十分巨大。
站在基坑底部的工人,正在進行模板安裝及加固工作,為下一步的澆筑工作做好準備。 “銅墻鐵壁”之內,鐵網、鋼筋燙手,工人們揮汗如雨。
來自水務集團武漢三鎮實業控股公司的現場負責人介紹,深隧泵房是大東湖深隧的“咽喉”部位。污水經過地下隧道匯集到這里后,先經過6臺巨大的泵機,再抽入地面上北湖污水處理廠的各個工藝構筑物進行處理。
“如此深、如此大的永久性基坑在國內建設中少見,在水處理項目上更是開了先例”,負責人稱,深隧泵房采取從上向下“逆作法”施工,對于開挖過程中遇到的巖層需要先爆破才能進行開挖工作。到現在,14層的深隧泵房已進行到第12層,預計8月底完成最后兩層的掘進后可封底。在深隧泵房施工過程中,防水、地連墻入巖、內襯墻澆筑等環節的施工難度,都達到了國內最高等級。
據了解,對于今后每天80萬噸污水的處置,北湖污水處理廠將采用兩種先進工藝:一種是傳統的“A/A/O+深度處理”,一種是“MBR膜處理”。兩種工藝的排放標準,均達到國家規定的最高等級“一級A標準”。